色差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色差计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股市金手指炒汇巨亏46亿新加坡富商起诉花旗集团私人银行

发布时间:2021-01-07 20:23:00 阅读: 来源:色差计厂家

私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一直有些微妙。通常,私人银行一直都扮演着富人最可靠的财务顾问的角色;但是在金融危机之下,昔日盟友转身即成冤家的事,开始层出不穷。

5月19日,本报记者从多方渠道了解到,新加坡本地富商黄鸿年(Oei Hong Leong)已经将花旗集团新加坡私人银行部门(下称“花旗私人银行”)正式告上新加坡高等法院,理由是,黄认为花旗私人银行多次给他提供不准确的交易信息,导致他巨亏超过46亿元(约6.84亿美元,合10亿新元)!

黄鸿年在起诉书里称,与他保持着30年合作关系的花旗私人银行,却多次给予他不准确的交易信息,令其去年在外汇及债券交易中遭受巨亏。

5月20日,一位接近黄鸿年的知情者告诉本报记者,黄鸿年的巨亏主要是在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外汇交易中,而时间,则恰好是在去年的9月和10月份,即雷曼兄弟轰然倒台的前后,从当时风声鹤唳的金融市场氛围来说,可以说,黄鸿年选择的委实不是一个幸运的投资时期。

该知情人士透露,黄鸿年最终被迫在2008年的10月份进行了平仓,并在11月份偿还了债务。本报记者尝试联络黄鸿年,但曲折得知,他由于担心官司受到影响,目前拒绝一切采访。

“大家对这件事情都很震惊,主要因为黄鸿年不仅是新加坡富豪,更有意思的是,他是新加坡投资界公认的‘股市金手指’。”一位认识黄鸿年的金融分析师Mark Low 19日告诉本报记者,这位富豪不仅在去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中以净资产2.1亿美元名列新加坡富豪榜第29位,同时也是东南亚华人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投资家之一。

对于黄鸿年的指控,花旗新加坡的一位发言人对外电公开表示:“我们认为,这种指控是毫无根据的,我们将全力捍卫我们的立场。”但他拒绝就此事作出进一步评论。

交易信息的误导?

上述知情者告诉本报记者,黄鸿年去年是通过外汇和美国政府债券交易,投资的主要有美元、欧元和日元以及美国政府债券。

据这位知情者透露,黄鸿年在他的起诉书中声称,花旗私人银行一再对他的交易风险提供不正确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使他作出了超出他所想做的投资。

新加坡《海峡时报》援引法庭文件称,黄鸿年在他的起诉书里表示,早在2007年,他凭借往日经验已经感觉到全球经济正在下行,因此他打算缩减投资。因此,他告诉花旗私人银行说,他希望自己的账户能够保留1亿美元的保证金盈余。

但知情者告诉本报记者,花旗私人银行在去年更换了黄鸿年的客户关系经理,他们向黄鸿年提供账户信息不准确,称他仍拥有充裕的保证金盈余。黄鸿年听到该说法后,在去年的9月16日和10月6日进入外汇市场进一步加大了投资。

去年10月23日,黄鸿年得知,他账户里的1亿美元保证金盈余,变成保证金不足。到10月27日,花旗通知黄鸿年其交易户头出现9000万美元不足,隔天,保证金的缺口又变成2亿美元。2天后,花旗银行又通知黄鸿年,说他的户头出现2800万美元保证金缺口,同一天,花旗银行又澄清说,黄的交易户头在去年10月27日其实是有3.48亿美元的保证金缺口。

据知情人士透露,黄鸿年对此感到非常生气,他认为,正是因为花旗集团的追踪和控制系统有问题,无法准确追踪并记录他的投资情况,才使得他没办法知道哪些投资情况才是正确的。

但亏损已经形成。当知悉所有风险敞口之后,黄鸿年被迫在去年10月的金融风暴最紧张的期间进行了平仓,蒙受巨大亏损。并在11月偿还因亏损产生的债务。

黄鸿年的律师表示,花旗给他的关于交易风险敞口的信息总是不准确,导致他加大了风险敞口。而这导致黄鸿年最终在外汇及债券交易中损失了10亿新元。

“股市金手指”也失利

因官司而爆出炒汇亏损10亿新元,黄鸿年与花旗私人银行之间的恩怨立刻引起新加坡投资界的关注,主要原因就是,黄鸿年在新加坡业界的名声很大,而且有“股市金手指”的美誉,赚钱很有一套。

1990年代末,黄鸿年曾在新加坡、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事金融投资活动,并以卓越的投资收益,赢得“股市金手指”的美誉。

2000年,香港财经界最令人关注的事情便是李泽楷以市值仅十多亿美元的盈科数码动力鲸吞了市值300亿美元的香港电讯,并成立了电讯盈科。此事曾轰动全球财经界,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盈科数码动力当年上市的“壳”资源——得信佳公司(Tricom),就是黄鸿年出让给李泽楷的。

得信佳是1994年在香港上市的一家电子电信类公司。善于不断发掘商机的黄鸿年,看好电信行业的光明前景,于1997年香港回归前,成功获得了得信佳公司的控股权。1999年,李泽楷计划借壳上市,并看中了黄鸿年手中的得信佳。和李家关系良好的黄鸿年,将公司控股权出让给了李泽楷。

当时正是科技股大热之际,加上李家的金字招牌,完成此交易后的得信佳一恢复交易,就立即成为香港市场的炒作对象。得信佳暂停交易前,股价只有0.136港元,股票恢复交易时立即猛涨超过20倍,一度达到3.22港元。

黄鸿年将得信佳控股权出售给李泽楷之后,手中仍旧持有得信佳4.9%的股权,成本价仅为0.22港元。按黄鸿年当时还拥有的股份计算,当得信佳股价在交易后升至其成本价的12.5倍时,他所持股份的账面盈利便高达了27.8亿万港元。从那以后,黄鸿年的名字就广为人知。

如今的黄鸿年,早已是新加坡,也是华人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投资家之一。经他染指的股票,通常都会出现“点石成金”的结果。

“黄鸿年的投资哲学是‘人弃我取’,当众人看好市场时,就是他离开的时候。当行情不好,人们在贪婪和恐惧中纷纷离场时,就是他入场的最好时机。他有句名言:怕牛不怕熊。这句话成为新加坡不少投资者相信的至理名言。”Mark Low告诉本报记者,因为奉行“人弃我取”的原则,黄鸿年都是在环境不好的时候赚大钱,比如1997金融风暴、伊拉克战争、“9·11”事件以及2003年的“非典”等等。每次危机他都大买,每次大买都是大赚。

“不过,一旦投资失败,黄鸿年的做法是果断收手,绝不恋战。‘见好就收’也是黄鸿年常说的话。”Mark Low 提出了质疑:“去年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以他先前的做法,一定会赶紧收手的。”

Mark Low向记者表示,在他看来,这次估计是黄鸿年整十年以来亏损最为严重的一回。

私人银行也喊冤

因去年全球市场的崩溃,部分亚洲私人银行的客户在复杂的金融产品上损失惨重,他们在愤怒之下纷纷提起诉讼。这些客户纷纷指责私人银行向他们提供不准确的交易信息,导致自己的财产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中遭受损失。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林公司与其私人银行的一位印尼客户打起了口水仗。这位名为普雷姆·哈加尼的客户在雅加达起诉美林,称该行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抛售他的股票,要求美林给付他9000万美元的损害赔偿金。

另外一对印尼夫妇则在新加坡起诉瑞银,要求获得860万美元的损害赔偿金,他们声称自己不知道投资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风险。香港商人曾裕也已在香港对高盛提起诉讼,指控该行未经授权用她的账户进行累计期权合约交易操作。

对此,一些私人银行专家也纷纷喊冤。

“整个金融市场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的投资都会遭受损失,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私人银行要在客户投资结构性产品前,向客户作出充分的解释,确保客户了解其中的风险。而事实上,许多客户在投资前,都非常清楚产品设计的理念以及存在的风险,只是当出现亏损的时候,就否认当初自己对产品的了解,并指责私人银行没有进行充分的解释。”在新加坡私人银行任职的Alan(化名)说。

上海肾内科医院排名前十名

天津市前列腺专料去哪个医院好

上海妇科医院做无痛人流哪家好

重庆性病医院看尖锐湿疣好吗

北京丰台广济医院怎么样